上海人朱奕丞常以“武汉人”自居。因为妻子是湖北人,2014年,他在武汉购置了房产,开启上海武汉的“双城生活”,孩子在武汉读书,自己一年有1/3的时间在武汉。
【资料图】
朱奕丞说,同为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上海和武汉“太像了”,“历史上就有‘大上海’‘大武汉’的说法,如今两个城市也是经济繁荣、往来密切,商贸在全国排在前列”。
同饮一江水,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慕名而来。沪汉深化合作,共赴新时代之约,这是对两座城市一如既往的信任,也是对共享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的看好。
“汉口路”“上海邨”相依相融
“汉口上船,两夜三天,上海那边,舅舅十六铺码头接人。”武汉作家池莉曾这样回忆去上海的经历,“因是喝长江水长大的,长江沿岸的城市,都有稔知感。”
朱奕丞第一次站在武汉长江边上时,立刻咀嚼出了“稔知感”。他因来汉开办实业,在汉定居,将家安在了长江边上,“两个城市都是长江穿城,上海有里弄,武汉有里分,上海有汉口路,汉口有上海村”。
他口中的“上海村”又名“上海邨”,位于江岸区一元街道扬子社区。这里,曾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职工宿舍。彼时,伴着开埠和租界开放,外国洋行在上海设立在华总部的同时,都会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
与沿江大道一排银行旧址紧挨着的,是奔腾的长江,耳畔江汉关的钟声伴随着船舶的汽笛声,似乎穿越百年,还能看到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物货在此装卸、囤积、转运的热闹场景。
2017年,朱奕丞开办睿德长江(湖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阳逻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加拿大高端谷饲牛肉进口业务。
20年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武汉港合作,开展了以江城港口为中转点的集装箱联运,逐步将武汉港培育成自己在长江流域的货源集散地,并辐射中部,满足了上海口岸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发展需要;20年后,武汉阳逻港—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天天班航线,已形成一条长江中游航运的主枢纽,从阳逻港直抵上海外高桥,换装海轮后开往中国台湾、东盟(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航线日趋成熟,紧密勾连起武汉与上海、与长江经济带、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
如今,朱奕丞的企业将贸易方向转为“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开始做能源环保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他说:“依托阳逻港,我们还有向中亚地区经销新能源车辆的打算。”
沪上企业家向“中”看
“这个地方要离沿海远一些。”当曾任霍尼韦尔中国公司总裁的张宇峰回忆新业务选址时,语惊四座。
2003年,霍尼韦尔把亚太总部和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曾得到高速发展。如何保持之前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新的架构下加快创新?霍尼韦尔考虑设立一个新兴市场总部——这样一个地方,要能通达国内市场,要能发散到庞大的消费群体,要有投资环境、创新氛围和人才资源。
在50多个城市的比选中,霍尼韦尔最终选择了武汉。
2020年5月,霍尼韦尔公司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在汉揭牌,运行实体霍盛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诞生,这也是霍尼韦尔公司入华85年来的首个中国本土品牌。当年,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开办一年业绩接近4亿人民币,超过预期目标。
“投资湖北武汉两年多时间,霍尼韦尔六大业务成长远超预期。”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余锋说。今年3月,霍尼韦尔把2023年度供应商峰会放在了武汉,这是该峰会首次在上海以外的地区举办。
大武汉,就是大市场。曾经,武汉成为上海与内陆地区之间最为重要的“中转站”,大量经上海而来的商品自此运送至“两湖”和更广阔的地区;当下,一批批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家将投资视角锁定中部,武汉成为长三角企业、投资机构进入内陆市场的必经站。
“武汉和上海一样,也是买全国、卖全国的重要商贸之都。”武汉文史馆馆员张笃勤这样介绍。
一衣带水,以复星、上汽通用等龙头企业为例,复星集团在武汉投资布局由来已久,在参与武汉汉正街改造建设时,董事长郭广昌说,复星在一条街上投资这么大的,除了上海外滩,就是武汉汉正街。这里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空间非常大。
“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鞠卫东曾这样解读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的设立——充分利用武汉九省通衢与上海国际大都市两城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
如今,位于武汉都市圈的鄂州花湖机场打开“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空中出海口。新兴市场总部、新的空客货机场,为沪汉联动带来全新机遇。
2022年,花湖机场开通的第二条全货运航线,就是鄂州至上海浦东货运航线。
1+1>2的新链接
在上海陆家嘴,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01在集度汽车城市展厅亮相。正是有了强大AI能力支持,“汽车机器人”成为可能。
今年1月,集度武汉总部落户光谷。不到百天时间,集度即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双算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共同探讨AI对于智能汽车产业的全新定义。集度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一平说,集度武汉总部在汉将获得巨大产业资源赋能,有利于集度吸引高精尖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汽车机器人技术研发。
无独有偶。在近期上海举行的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上海联影集团展出一款魔方复合手术室,其中的部分手术机器人,正是由其总部设于武汉的子公司联影智融自主研发。
近年来,联影多次参与湖北武汉“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攻坚高端医疗设备关键核心部件,不仅带来数亿元产值,也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和创新成为新纽带,如同奔腾的长江水,将沪汉两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
“地区间的合作,要实现1+1>2的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认为,不只是企业的投资选择,城市和区域间的合作,最重要的也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上海,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武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将更多“上海经验”转化成“武汉行动”,双循环下产业链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碳,是一篇新的文章,更是未来武汉与上海更加紧密联结的重要纽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如此建议。
2021年,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则设在武汉。秦尊文说,这让两地在传统经济文化纽带上,又生发出未来同向而行的新资源和新基础。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长江大保护等共同课题上,两地有条件共同书写更大篇章、有更大作为。
在曾刚看来,在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武汉有足够的底气,更应当加强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在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往来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李佳 吴曈 郑汝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