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湿地退化有什么危害?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有哪些?

2023-03-31 14:17:36 来源:城市生活网

湿地退化有什么危害?

湿地退化将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从湿地丧失与退化对区域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主要危害有以下方面:1、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

湖泊湿地因围垦和泥沙淤积,调蓄功能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加剧。以洞庭湖为例,围湖垦殖使调蓄湖面大大萎缩。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区共加修堤垸266个,使湖怕水面净减38.1%。据测算,湖区每围垦100k㎡,可导致城陵矶出口水位抬高0.03m。1998年城陵矶最高洪水位比1954年最高洪水位还高1. 39m,其中围垦导致水位抬高0.5m. 江湖关系的恶化,使堤防建设增加的抗洪能力被调蓄能力锐减而洪水位抬升所抵消。目前,洞庭湖区抗洪大堤较1949年普遍加高了2. 5〜4.0m,堤高水涨,洪水位也抬高了1.5〜3.0m,常出现“平水年份高洪水位”的情况。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1954年特大洪水,流域受淹面积53.5万h㎡,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1991年洪水,受淹面积34.0万h㎡,直接经济损失103亿元;1999年洪水,受淹面积26.7万h㎡,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洪泽湖、巢湖水情多变,洪、涝、旱灾交替发生。

沼泽的草根层和泥炭层,持水能力大,饱和持水量可达400%〜1 030%,有“生物贮水库”之称。由于大面积开垦沼泽,三江平原蓄水和均化洪水的功能被削弱,加大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该这1960和1981两年同为大涝年,且1960年的松花江洪水比1981年还大,但1981年的受灾面积却比1960 年多110万后h㎡,绝产面积达106万h㎡,减产粮食22.5亿kg。与此同时, 在沼泽开垦后,春旱或夏旱的出现频率也加大。1949--1974年,该区仅有3 个干旱年份,而1995—2005年间,舂旱或夏旱年出现达8次。

2、湿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并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较大,河川径流量达27115亿立方米、但因人口众多, 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26%。目前,全国水资源供需矛质十分突出的地医,在北方主要有黄淮海平原、辽河中下游、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山西能源基地,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供水紧张的形势尤为严峻。在全国467个城市中,有近300个城市缺水。农业增产在很大程度上与发展灌溉有关,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又受制于水资源。湿地的水质污染,使许多河段和湖泊沦为劣V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形成了水量越少、水污染越重的恶性循环,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

污染的湿地水体用于灌溉,又可导致农产品污染,危及人类健康,而清洁的水体,又是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

3、湿地萎缩使渔业资源受损。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部门,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但围垦、污染和江湖阻隔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导致渔业资源衰退。

水生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围垦不仅直接导致菱、莲、芡、苇等水生经济植物分布面积骤减,同时也使鱼类赖以繁衍的空间缩减。以太湖为例,原东太湖是水生植被发育最好的地区,水生植被平均单产30 t/h㎡,总产量达44.3万t。 约占整个太湖总产量的90%,也是全湖色类资源最丰富和鱼单产最高的地区。 由于水生植物分布医被大面积围垦,围垦面积占东太湖面积的50%,育接减少了天然包突索饵和产卵场所,导致包类资源衰退。

围垦对鄱阳湖渔业生态的影响尤为突出。该区渔业以鲤、鲜为主,湖滩草洲是鲤、鲫等喜草性鱼类自然产卵和子鱼育肥成长的必要条件。在1961— 1984年间,围垦使鄱阳湖良好的产卵场从5.2万减少到2.6万h㎡,由此,每年损失的渔业后备资源可迖16. 9万相当于鄱阳湖常年天然捕捞产量的6〜8倍,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

4、土壤侵蚀和海岸侵蚀加剧。

湿地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三江平原沼泽在开垦过程中,平原区的岛状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加上沼泽、草甸植被的破坏, 风行无阻,风蚀日益加剧,全区约有近百万公顷农田遭受风蚀危害。在松花江以北的窠北、绥滨地区,植被破坏后还出现局部沙化,如军川农场10队有75处农田出现流沙,11队沙化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风蚀和沙化导致土壤肥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风蚀严重且出现沙化的土地,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由59.5 g/kg下降到6. 41 g/kg和由27. 02/kg 下降到4.45g/kg.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有哪些?

鉴于目前我国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利用展览馆、博物馆进行图片、标本、实物陈列展览,对公民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懂得湿地保护是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从而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建立广泛参与的湿地保护机制

湿地保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不仅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如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建设、海洋、土地等,而且需要科研、教育以及各类群众团体的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应团结合作,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湿地保护工作机制。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保证湿地补水量和水质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保证充足的水量和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已成当务之急。生态水利建设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治水之路,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突出抓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是充分利用客水资源。

以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为指导,兴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其次是合理布置水利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水利工程,有效地利用洪水。如为保护向海湿地,在一些河流上可修建分洪向海工程和分水闸工程;一些河流上不再修筑堤防工程,以有利于下游冲洗盐碱,补充地下水,保护湿地。再次是科学开发地下水资源。最后是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

我国为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已发布了一批法律法规,目前应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着重加大执法力度,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大检查之中,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对湿地的环境监督管理,今后凡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的不许上马;禁止在河源区和上游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活动;对于因地制宜利用湿地资源的开发项目,也要严格管理,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并做好资源的养护增殖,使其得以持续利用。

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

我国湿地面积大,情况复杂,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当前,应重点做好有关湿地的类型、结构、功能的调查,湿地污染现状、原因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湿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湿地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保护规划。选择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湿地和已遭到严重破坏或丧失了功能的重要湿地,开展恢复重建的可行性研究和恢复建设示范工作。

关键词: 湿地退化有什么危害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有哪些 湿地退化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热门推荐